本文是對外文《Goodbye to 8 Design Elements Whose Time has Come》的翻譯,文中列出了逐漸被淘汰的八大設計元素,這些元素的消失將給體驗設計帶來更好的視覺效果。
1.下拉菜單
自互聯網誕生之后,下拉式菜單就成為用戶界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還有不盡其數的網站仍將懸浮式下拉列表作為導航的重要部分,但隨著響應式設計趨勢的到來,簡單的下拉菜單將會逐漸消失。
從目前形式看,下拉列表在那些無法實現“懸浮狀態”的設備上(如平板、手機)無法正常工作。隨著“移動優先”設計理念的進一步增強,基于點擊的導航將會越來越流行,如“漢堡式按鈕”的使用,及把整個網站的導航設計在一個可點擊的列表中。
2.旋轉木馬
旋轉木馬是另一個歷史比較久遠的Web UI元素(至少,根據互聯網標準是這樣的),它可以使頁面在首屏的某個位置顯示多個內容元素。基于時間進行循環播放,旋轉木馬已被淘汰,尤其在一些主要的新式網站上,它們基于瀏覽器的寬度可自適應地顯示內容塊。旋轉木馬的淘汰對手機、平板用戶是有利的,他們不必再費力地猛擊滾動著的旋轉木馬或導航。正如我們所了解的,旋轉木馬將進化得更像畫廊,且基于點擊與導航,而不是基于時間。
3.IE 9
現在大部分互聯網公司正以比以前更快的速度淘汰IE的老版本。記得幾年以前,我們為了確保兼容IE6,不得不降低用戶體驗。如今,像Google、Facebook這些主要企業正在進行基于標準的創新,而微軟也被迫做同樣的創新,否則就會被甩在后面。
在瀏覽器戰爭中,IE的市場份額正逐漸被Chrome侵占。如果微軟無法跟上Chrome、Firefox甚至Safari所呈現出的美好用戶體驗,微軟將會失去更多的市場份額。2013年11月,Google宣布將停止支持IE 9,這很可能將成為其他UX社區不久也將效仿該做法的信號。這是一個偉大的趨勢,你網站的用戶體驗很可能因為最糟糕的鏈接設計而大打折扣。為了迎合老版本的IE,使你的網站可在微軟的瀏覽器運行,將使你付出丟失創新能力的代價。
4.擬物化設計
擬物化設計和扁平化設計之間的爭論曾是去年設計領域的熱議話題,該爭論可能仍將持續到2014年。可以說Apple是擬物化設計的最大支持者,而扁平化設計則是Google近些年來一直支持的設計風格。隨著Android市場份額的大幅增長,及微軟在其新的Surface及移動OS上也開始采用扁平化設計,Apple不得不作出新的選擇:要么繼續領導一個看起來缺失新鮮感的設計趨勢,要么重新擁抱該新的設計趨勢。在iOS 7中,Apple選擇了扁平化,開始放棄對擬物化設計的支持。
5.Flash
在扁平化設計領域,Apple雖是后來者,但它卻在Flash之爭中取得勝利。當Apple發布iPhone和iPad時就作出了放棄Flash的理智選擇,它鼓勵廣告商、站點管理員、開發者使用“HTML 5”這一新時尚。2013年,我們看到Flash廣告的數量下降急速,更別說使用Flash構建的網站了。后來一些Flash編程者開始使用Adobe Edge,但由于已經存在大量可用的開源工具,Adobe再利用Edge重獲開發者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Edge發布于2011年,2012年末發布了它的重要更新,Adobe確實正推動Edge的發展,雖然Flash仍被支持,仍可使用,但它已不像以前一樣受開發者的喜愛。現在在主要網站上很難再發現Flash組件了。
6.Web頁面
Web頁面仍然存在,但近年來它們正經歷著一些重要創新。鑒于以上提到的第三點,我們越迅速地拋開IE瀏覽器,我們就可以越早地放棄獨立網頁。該趨勢是最近幾年來設計、技術創新的綜合結果,而且一直不斷向前發展。我們已經看到很多網站開始向“應用程序化”轉變,那些既不需要,也不想單獨設計本地應用以迎合平板和手機用戶的平臺最有可能這樣做。像Quartz、Facebook和Google等應用很好地例證了這一趨勢,同時因提供的良好用戶體驗而不斷受到夸獎。
Gawker Media最早于2011年采用了該方法。它利用當時新HTML 5標準PushState使網站的網頁數量盡可能少,內容異步更新,無需刷新網頁的導航元素。Pitchfork.com是另一家早期采用該技術的網站,同時也使PJAX和TurboLink等工具開始流行起來,其中TurboLink還成為Rail 4的核心功能。現在越來越多的網站開始采用該方法,隨著實現門檻的降低,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的網站利用該方法,因為它可以使網站更簡潔、更快速,開發成本更低。
7.共享主機
雖說主機托管中心正逐漸過時,但因為仍有大量企業需要物理服務器,所以它們永遠不會完全消失(即便在未來我們僅有Google和Amazon兩大數據中心)。在云計算、PaaS平臺上進行大規模遷移的過程中,“共享主機”將毫無意義。為什么要每月付給GoDabby20美元去托管一些你無法控制的東西?你什么時候需要花費一些成本來滿足寬帶的使用?你為什么要與你根本看不見的人分享你的服務,并因此帶來你無法解決的瓶頸?現在幾乎每個網站托管企業(像GoDaddy、MediaTemple等)均提供了云服務以便與Heroku、Amazon Web Services和Google App Engine等巨頭競爭。
8.“m.”網站
響應式設計是向使用平板及移動設備用戶發布內容的唯一好辦法:讀取初始請求,檢查用戶設備,定向到該網站的移動版本。移動網站單獨開發,包含完全不同的功能集。無論開發者何時更新網站的某一版本,他們都必須對其他版本做同樣的工作,后期維護復雜,開發成本高。這也是為什么響應式設計出現后,“m.”網站逐漸衰敗的原因。現在“響應設計”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詞,它所帶來的成本效益也是顯而易見的。(編譯:陳秋歌 審校:張紅月)
原文鏈接:Goodbye to 8 Design Elements Whose Time has 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