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龐大的數據信息量,數據中心變得越來越重要,也同時面臨著諸多挑戰,全球能效管理專家施耐德電氣在京舉辦第三屆“2014施耐德電氣數據中心創新峰會”。本次峰會以“云上論道,智慧?能效?價值”為主題,深入發掘云時代IT發展與數據中心運營中的創新智慧、能效優化與價值提升等等。
在會上施耐德電氣信息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金永哲表示2014年數據中心面臨以下6個難題:
金永哲分享了施耐德電氣針對目前這些問題打造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從前期咨詢、規劃設計、解決方案、能效管理、實施總包、到后期的運營維護、系統優化等等,從而系統性的提升云能效。他表示云持續就是數據中心價值鏈的持續盈利,這里他總結了三點:
在上午主會結束后,記者也與施耐德電氣信息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金永哲,施耐德電氣IT事業部大中華區戰略市場部總監謝衛剛,施耐德電氣IT事業部服務部副總裁張章以及高級客戶經理張亮等人做了一次深度的采訪。圍繞標準化、模塊化的架構以及目前施耐德的數據中心整體解決方案進行了一些深入的探討。
CSDN:從技術方面來說,服務器、網絡、存儲等產品線新技術此起彼伏,高密成為常態,OpenStack、Hadoop等開源架構逐步成為主流。如何看待這些新技術對數據中心所帶來的新壓力?
謝衛剛:一個新技術的應用是需要這種市場認知及整個市場的考驗。而在整個探索的過程中,肯定離不開像施耐德電氣這樣廠商的參與,包括剛才我們舉的天蝎計劃的這樣的例子。挑戰肯定是有的。從系統的整體上來說,我們簡化了一些系統,從而簡化了數據中心的架構。但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是要交付云服務,提供云服務,整個數據中心只是以一個設施的形式出現的,其中會涉及到IT系統,IT設施,包括我們所擅長的數據中心的物理基礎設施。你剛才講的開源更多的是集中在IT運算這個領域,設施這個領域我覺得會逐步的融合,數據架構會逐步的融合,但還需要有一個過程。
金永哲:我補充一下,企業的數據中心很多是集成的,就是服務器的計算、存儲、網絡都是要合成一塊的,整塊的東西要交付給運營商。從服務器本身的量來看,全球可能不到百分之五六,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會增長到百分之二十左右。剛才你提到的開源架構是開放電腦平臺,在應用軟件,云服務軟件層面上的開源,更多的是通過數據庫或軟件開源開放,使其能夠更多的附加應用的廠商,可以在這上面開發各種各樣云的服務。就是說我們整個物理架構,物理設施和IT的融合,整體的融合也是在這兒發展。最先的一個影響點,如何在管理物理設備的同時,能夠管理IT設施,在負載均衡,或者是一個load balancing方面,不單單從網管系統,數據中心管理系統,對物理基礎設施做一個調配,而且能夠連接到服務器上,能夠看到服務器的狀態,從整體上把握load balancing。比如這排機柜,這個時間段沒有用,或者這段比較少,兩行都可以移到一個地方,一行可以空出來,可以斷電等等,很多這方面的融合,這也是一個發展的趨勢。這一塊我們和英特爾合作,可以比別的廠商先于6個月進行技術上跟他們進行深入的融合,使得我們在物理技術設施和IT這一塊的管理方面,能夠把IT跟技術設施結合在一起。
CSDN:謝總,剛剛看完您介紹的這次能效資源通行證這一塊,數據中心的認證有很多,比如說像POE,請問施耐德電氣能效數據中心認證和其他認證有什么區別?對用戶有什么指導意見?
謝衛剛:施耐德電氣能效數據中心認證最大的不同點在于我們更關注數據中心的綠色、節能、去市場化,也就是說,得到這一認證可以讓用戶及整個業內都知道數據中心的這種能效的指標、在節能減排所做的一些舉措、以及節能減排所帶來的效果。其他第三方的認證比如POE的檢驗,如果企業在這個層面沒有更好的監控,或者說在之前去衡量POE時沒有一個完整的、或者說始終如一的定義的話,POE實際上是一個某一個時間點的值。但是我們不希望把一個事情作為運作化的模式,而是持續性的,包括能效的持續改進和提升。在此同時,安全性和可靠性不能降低。總結一下,最大的差別在于,第一,我們不提供任何的標準,但是我們會衡量客戶最后因為采用我們的方案所帶來的這種結果,包括能效的降低,電費的節省,碳排放的減少等等,更多的是我們希望社會,包括我們接受認證的企業,得到這種市場的這種認可。我們希望大家有這種認知,共同鼓勵在數據中心領域踐行節能減排,真正實現綠色,實現高能效。
CSDN:那么對于認證是否有一個明確的指標?
謝衛剛:這個項目是一個全球的項目,很難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來適應不同的國家,更多的是要與施耐德電氣的客戶、或者說采用施耐德電氣的服務的用戶來共同探討。
第一,客戶采用了施耐德電氣的方案,或者某個子系統采用了施耐德電氣的整體方案,這種強調系統性的集成。
第二,在整個采用的方案里面,對于企業整體的能效影響,比如數據中心的輸出,能耗的降低。
施耐德電氣在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不僅有硬件平臺,也有相應的軟件管理系統。所以,它實際上是一個框架,大家更多的是基于那種戰略聯盟和合作這個層面的協議框架。
CSDN:請解釋一下施耐德電氣的預制模塊化和傳統的模塊化有什么區別?
金永哲:傳統的模塊化從概念上來說就是模塊化的概念,以前所說的所謂的模塊化,就是說IT空間的POT,是指對工廠的大部分進行了預制,但并不是說完全預制。我們現在講的是預制化是工廠完全進行預制,也就是說到了現場以后,安裝、測試這個環節非常少,而以前概念是模塊化的,原來的POT那種也好,還是需要部分測試和安裝,但是比傳統的少了很多。這兩個共同的特點是真正做到按需部署,按照一個模塊,一個模塊進行具體部署。
謝衛剛:傳統的模塊化我們開始怎么看?現在市場上越來越多的模塊化UPS被定義成模塊化的數據中心,這完全是錯誤的。原來傳統的模塊化更多的是設備級的模塊化。我從設備這個層面來說,我只要把幾個并在一起,然后能夠分布實施,就是叫模塊化。實際上他們很難提高整體的可用性和整體能效。現在我們講的預制的這種數據中心,實際上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化模塊化架構。如果按照一個標準的定義來看,它是集成了這個解決方案,同時,把整個在集成解決方案到現場的實施工程產品化的一個過程,解決方案加工程產品化。我交付的是按照客戶的需求,是一個成形的產品。這樣的話,前期的配置、設計和生產、預測都是在工廠里面完成的。最終會帶來金總剛才提到的一個效果。
CSDN:說到集裝箱的數據中心,也包括預制模塊化的這幾個方案,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困難?
金永哲:一般人對于一個新生事物在兩三年內期望值很高,但是往往忽略八九年甚至是十年以后的效果。所以集裝箱數據中心也需要一段時間培育市場。但是從我們到現在跟市場的溝通、客戶的溝通來看,我們感覺在中國的確有其內置的市場,和多個主要的應用環境。比如企業的數據中心要擴容,但是已經沒有辦公地方,可能在室外還有一些空間;或者是在偏僻的地區有建設數據中心的需求。在移動方面還可能有新的要求,一些廠房的環境周圍的輻射比較強,如果是一個開放的形式,對于整個的數據中心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希望能夠封閉起來。
從整體來說,盡管現在只是一個開始,我相信我們會找到更大的市場。
展覽的天蝎機柜
在采訪的最后記者也針對國內天蝎計劃中施耐德的參與度對張亮做了提問。
張亮表示施耐德電氣是從天蝎2.0開始和參加廠商有比較多的合作,他表示施耐德電氣通過比較專業的研發團隊,加速了這個項目的發展,這也是為什么在后來的合作當中,得到了反應速度快,產品質量高等的反饋。舉個例子來說,除了機柜本身,機柜的運輸是非常重要的,施耐德電氣邀請客戶到實驗室去觀察整個機柜做的防震測試STA,一噸的重載從機柜從工廠出來,裝好設備,裝船,之后海運、到港、卸貨,卸貨陸路運輸,模擬是從美國西岸到美國東岸。在整個震動測試中沒有任何的損壞,包括里面的IT設備,都完美的通過測試。施耐德電氣從去年4月開始接洽, 7月份完成樣機設計,9月份完成第二版的可以用的產品設計,再到今年第一批樣機的交付,可以說是非常迅速。整個天蝎計劃中施耐德電氣是主要的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