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報道,憑借熱門應用Wunderlist,6Wunderkinder近期獲得了1900萬美元的融資。作為一款待辦事宜應用,Wunderlist可用來構建購物清單、管理項目和團隊等事情,目前已擁有600萬忠實用戶、50000注冊企業,及近2.41億次的待辦事項記錄。與Dropbox、Evernote一同被許多用戶視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Wunderlist產品設計背后有著怎樣的精彩故事,設計師Leona Hu近日對6Wunderkinder聯合創始人、主設計師Jan Martin進行了專訪,并在Smashing Magazine發布了文章《Be Careful: Trends Come And Go》。專訪中Jan Martin表示,不要追隨任何有成就設計師的想法。想法沒有對錯,我們只需創造自己的產品,用心去創造。
Jan Martin出生于德國勃蘭登堡的一個小城市。2010年,從柏林設計學院畢業后,與其他合伙人聯合創辦了6Wunderkinder(其代表的意思是:6 Wonder Kids)。自此,他成為公司主力設計師,并負責Wunderlist及公司網站、博客、社交網站、品牌的視覺設計。該公司雖然成立于德國,卻擁有來自15個國家的員工。
CSDN對該文進行了編譯,下面為專訪內容。
Leona Hu:當時為什么要成立6Wunderkinder?
Jan Martin:我與公司的兩位創始人Christian、Robert,在上學時就是好朋友。在成立6Wunderkinder之前,我們聯合創辦了名為Innovatics的Web設計工作室。在這里,我們結識了另外三位創始人:Charlette、Daniel和Sebastian。Christian為6Wunderkinder CEO,Charlette主要負責管理公司的財務,Robert負責市場與PR,Sebastian負責Wunderlist和Wunderkit首個版本的全程設計。
Jan Martin站在6Wunderkinder總部的陽臺上,眺望遠方美麗的景色
Wunderlist是我們很久以前的一個想法。我們一直希望設計一款可以幫助用戶提高生產率,且具有友好界面的產品。我仍清楚地記著我從Design Akademie Berlin獲得畢業證書的那一天,也正是那一天我們創辦了6Wunderkinder。
Leona Hu:6Wunderkinder中的設計團隊是如何工作的?
Jan Martin:協作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們會每天給對方反饋。團隊中的所有設計師會不斷地發布工作,并很真誠地對對方的工作作出評論。即便有幾個像素的位置不正確,我們也會立即指出。我們甚至會使用放大鏡去檢查設計在不同設備上的顯示效果。
6Wunderkinder團隊所使用的放大鏡
我們團隊中擁有設計領域中最好的設計師,我每天可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例如,我們的產品負責人Benedikt,他監管著產品的市場和設計。他常常給出好的建議。最近,扁平設計越來越流行,很多設計師開始采用這種設計風格。Benedikt建議我們不要盲目地跟風,他認為設計師應該專注于自己的創造,而不是觀看別人的設計成果。
Sebastian Scheerer、Timothy Amchuba和Julius Sch?per與軟件工程師密切合作,針對不同平臺發布高質量的產品。Sebastian負責Android、桌面及Web應用;Tim負責與iOS團隊合作;Julius負責為所有產品設計美觀的圖標與圖片?!傲η竺總€像素都完美(Be a pixel perfectionist)”是我們的口號。同時我們還與軟件開發者保持著默契的關系,并常常獲得他們幫助。Tim對HTML和CSS十分感興趣,我們有一位開發者還對他進行了很多指導。
6Wunderkinder設計團隊,從左到右依次為:Jan Martin、Sebastian Scheerer、Timothy Achumba 和Julius Sch?per
在6Wunderkinder,我們不僅僅是同事關系,還是一個大家庭。為了產品發布,我們一起在公司加班到深夜,還一起享受假期。一年一度的公司激勵休閑游(稱之為WunderCamp),使大家可以一起度過美好的旅行。
Leona Hu:6Wunderkinder公司的設計美學是什么?
Jan Martin:在6Wunderkinder,我們要求設計精益求精。這里的每位員工對自己所做的工作非常專注且竭盡全力。公司CEO兼創始人Christian Reber雖然為工科和商業背景,但很樂意參與有關產品設計的討論。Christian和Benedikt常會給設計師提供很有價值的建議。我們鼓勵公司的每個人對設計加以評論。這種互動可讓我們迅速找到需要提高的地方。
Leona Hu:工作環境對你們發揮創造力有多大作用?
Jan Martin:工作環境對我們來說確實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專用的工作空間,同時我們也會作為團隊聚集在不同房間內。在公司有一間休息室,在這里我們可以進行集體活動,比如每周的審查工作、慶?;顒拥?。我們的工作環境很寬松,但每個人的工作卻十分努力。
6Wunderkinder中的休息室
我們始終把彼此間的交流放在第一位,即便和遠程工作的同事也同樣如此。不久,我們的公司就會搬到新建的Factory校園中,在那里我們將與更多其他的創業公司和技術公司分享辦公空間,如Zendesk、SoundCloud和Mozilla。
Leona Hu:您典型的設計過程是怎樣的?
Jan Martin:最初,我會通過紙和筆記錄下我頭腦風暴的結果,我把這個過程稱之為“The Simpsons”。我會嘗試產生很多奇怪的想法,正如瘋狂卡通“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中所展示的那樣。我也同樣不會選擇第一想法。例如,該動畫中,當Homer踩在一個香蕉上,大部分觀眾會認為他會被滑倒,但“辛普森一家”的創作者卻讓Homer做了一個讓所有人出人意料的動作。
對于一些比較好的想法,我會以草圖的形式繪畫在紙上,并掃描到電腦中。在設計過程中,我還會查看很多照片庫以作參考。通常,我會針對一個項目創作多個版本。最后選出反饋最好的一個版本,再進行精心設計,直到最終發布。
在工具方面,我最喜歡Photoshop,也會使用Illustrator繪制復雜圖形。Keynote也是我構建線框圖的一個工具。
Leona Hu:工作之外,還有哪些事物給您的設計帶來啟示?
Jan Martin:柏林,充滿了有才華的創造者。生活的低消費,使很多藝術家和設計師可以完成他們喜歡做的事,而不必擔心金錢的問題。在業余時間,我喜歡探索這個城市。現在我居住在Welding,它不如Mitte、Kreuzberg著名,目前仍在開發中。在這里我可以探索更多發生在這里的新鮮事。
6Wunderkinder公司的頂部陽臺
我也會看很多紀錄片,以獲得更多靈感。我最喜歡的是Gary Hustwit的《Objectified》。最近,我觀看了《Jiro Dreams of Sushi》紀錄片,其中廚師Jiro Ono在壽司制作上的聰明才智也為我的設計帶來了很多啟示。
Leona Hu:在6Wunderkinder,您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您解決的最有趣的問題是什么?是怎樣解決的?
Jan Martin:最大的挑戰是,我們是后起之秀,但提供了高品質的應用,而之前已有其他大企業同樣提供相同功能的應用。用戶數量的迅速增長,也帶來了用戶需求的激增,我們也必須隨之快速發展。即便應用免費,單靠做得好永遠是不夠的。
另一個挑戰是如何進行合理的宣傳。大力宣傳有助于營造強大的品牌,并獲得注意力。即便你是一家創業公司,也要盡可能地在經驗豐富的媒體上進行投資。
有時,企業都希望獲得更多的宣傳。對于大部分人來說,越多的用戶意味著越多的金錢、越多的成功。但也并不完全如此。我們應該回退一步想想,哪些新聞、宣傳真正幫助了我們?!吧偌词嵌啵↙ess is more)”的理論并不僅僅適合于設計領域。
什么是最重要的挑戰?這里我將引用我的好朋友、公司CEO Christian Reber的一句話,即“做好失敗的準備”。如要你想了解更多關于失敗與經驗的觀點,可以閱讀他在The Next Web上的一篇文章《15 steps to start your own tech business》。
Leona Hu:你感覺在柏林創業如何?激發您創建該產品,是否和您在柏林的社交活動有關(比如參加在柏林舉辦會議等)?您是否在咖啡廳,抑或通過散步、徒步旅行等方式尋找靈感?
Jan Martin:在柏林成立公司,是我們最明知的選擇。該城市充滿來自世界各地、聰明、富有創造力、活躍、工作努力的人們。在這個城市可以獲得更多的自由。以上種種使該城市更加有趣、自信且獨一無二。但創業僅是很小的一步。
6Wunderkinder的設計團隊
6月,在圣迭哥舉辦的Valio Con設計大會上,我遇到了一些設計師,他們大多來自舊金山,其中一些工作于著名的大型創業企業中。我發現,與正遭遇我們同樣面對的難題的設計師交談,和與已解決了我們正面對難題的設計師交談,收獲是完全不一樣。這也意味著,如果你不想停留在創業階段,那在柏林你無法從其他公司中學到太多經驗。在柏林并沒有太多創業公司進行盈利,甚至IPO,未來也不會有太多。
6Wunderkinder辦公室的一角
總的來說,我一般不會參加創業公司的聚會和會議。相反,我會和同事呆在一起,共同完成我們的產品。我們向用戶和投資者做了大的承諾,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把時間浪費在與同一水平其他企業的交談中。
Leona Hu:從您的職業生涯中,您學到了什么?它們又是如何影響您的設計方法的?
Jan Martin:我最大的收獲之一,是小心對待流行趨勢。流行趨勢變幻莫測,來去匆匆。好的方法最終還會回歸?,F在我一直專注于基本原則,它將永遠實用,可幫助我分析當前趨勢,而不是單單追隨這些趨勢。
例如,我最近不再使用Dribbble了。若為自己或公司進行設計,你應該始終堅持視覺的唯一性與視覺傳達。如果你的設計與其他設計相像,那就失去了重要的優勢。不要把在Dribbble上看到的任何東西加入到自己的設計中。它可能適用于其他設計者,但不一定適合你。如果最終找到了專屬自己的解決方案,你將會有很大收獲。如果你需要靈感,可以去博物館看看。(編譯:陳秋歌 審校:付江)
原文來自:Smashing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