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眾多周知,用戶數據對于大公司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于用戶個人來說,這些數據雖然不會給他們帶來直接的收益,但留存在不同公司的數據累積起來,也是一種隱形的財富;想想一個人一生的所有購物、出行、財務、服務甚至醫療記錄都整理在一起,也足以稱得上大數據;用各種方式處理、分析,挖掘出的東西絕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Forbes專欄作家Adam
Tanner為我們分析個人數據與FileThis公司的興起。
數據在爆炸性增長,而這些數據卻不再屬于創造數據的人,大數據的原始信息從我們的生活中產生,我們卻不能輕松回顧我們的“數據生活”。但是在將來,用戶將對他們的數據獲得更多的控制權。
最近,出現一些新的服務,允許用戶從他們公司拿回自己的信息。例如今天開始全面啟動的FileThis,它允許你收集、加密和存儲你的所有電子賬單,并將來自不同公司文檔整理到一起。
FileThis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Brian Berson說:“你有很多的文檔資料――我們也相信你擁有這些文件的所有權,他們都是你的數據――但是現在這些文件中很大一部分都不在你的手里,你的那些文檔保留在不同的網站上,被與你發生交易的不同公司占有,而不是你?!?/p>
想想你的那些來自不同的公司單據,你的航空旅行賬單、你的電話記錄單。有時候你可以在網站上找到一些這樣的信息,但要下載下來通常是很難的。
一些公司已經允許用戶下載自己的存檔了,如Twitter、Facebook,Google也允許用戶下載郵件、日歷、語音和YouTube等部分用戶數據。
通過讓客戶將銀行、公用事業公司、保險公司、信用卡公司、手機供應商和零售商結算單下載到一個數字電子資料庫,這些服務還簡化了付費方式。提供這些服務的公司包括Manilla,據說它是這個行業的領頭羊,有近100萬活躍用戶,還有doxo公司。兩家公司都通過將客戶的紙質賬單轉成電子賬單從那些公司賺錢。用戶可以通過Manilla和doxo免費下載到自己的數據。
Marc Karasu,Manilla的市場營銷部門副總裁說過,像AT&T和花旗銀行需要為每個用戶賬單的轉換支付他們25到35美分,否則,他們自己每打印一份賬單,郵寄給用戶就需要花掉1美元。Manilla是Hearst公司(雜志和報紙出版社)旗下的分公司,Manilla每年收入數百萬?!斑@是一個全新的事物,”他說。“要說服這些公司是個巨大的挑戰?!?/p>
相比之下,FileThis采用的是一種免費增值的商業模式。用戶每周都可以免費獲取一次來自八個公司的數據(銀行、公用事業公司等)。如果要獲取其它來源的數據,或者查詢更多的次數就需每年支付50美元到125美元不等的費用。因為他們不會從這些公司得到收入,所以即使他們不愿意提供這些數據,FileThis也能(在得到你的允許下,借用你的名義)從這些公司得到數據。
上圖是FileThis數據資料庫,它允許用戶將自己的數據整理到一起。
這種方法,基本上是一種網絡搜集數據的辦法,可以和銀行這樣的企業打交道,他們可以通過擴大主頁訪問量產生自己的業務和獲取廣告收入(有一篇文章講的是銀行怎樣通過和他們的網站合作盈利)。
Berson,一位生活在加利福利亞Mill Valley的南非土著人,他說:“網絡搜集數據總得來說不能作為一個長期可行的技術――它對我們這些開發者來說會有時間上的限制,我們正在努力,希望將來能有更好的選擇,但在目前想要獲取來自所有公司的廣泛支持,最大程度的方便用戶,這是唯一可行的技術?!?/p>
FileThis(已經通過風險投資基金籌集了200萬美金),允許用戶將文件存儲在它的云上或者是他們的加密資料庫中,如Personal.com,也可以存儲在其它的網站,如Dropbox或Evernote。這些文件用OCR掃描過然后進行編碼以簡化信息搜索過程,而這在過去,得從一大堆的賬單中逐頁查找。與Manilla不同的是,FileThis允許用戶上傳其他文件,如房屋說明書、遺囑和合同,以此創建一個更完整的數據存儲庫(doxo公司也允許上傳)。
FileThis到目前還只是試用階段,不過用戶已經可以通過它從主要的大公司獲取自己的信息了。我可以檢索到美國郵政的賬單,不過檢索我的萬事達卡就不行,因為FileThis還不能訪問我的銀行。他們目前從320個不同公司獲取數據,預計今年年底這個數量能達到1000。
某些領域的大數據,比如過去的飛行記錄或者其它容易忘記的事情,把這些數據收集起來很簡單。對于FileThis這樣的服務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幫你奪回那些本該屬于你的文件。預計,這類服務會在未來繼續擴展其功能,獲得更廣泛的應用。
原文鏈接:At Last! Users Can Regain Control Of Their Big Data(編譯/毛夢琪 審校/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