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軟發布的2015財年第1財季財報顯示,其Surface平板電腦Surface營收為9.08億美元,同比增長127%。而就在此前不久,業內還傳出由于Surface在平板電腦市場表現不佳(主要是市占率不高及虧損),微軟未來可能會停止對Surface的開發。不過,微軟CEO納德拉隨后否認了該傳聞,并稱微軟平臺可以帶來最合適的企業硬件,社會大眾開發的利用程序,和微軟豐富的生態系統。微軟正在全力支持Surface產品線,為各種范圍的企業提供偉大出色的硬件。
不過,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雖然Surface在最新財季創造了接近10億美元的營收,但鑒于微軟在Surface上的多種營銷舉措,例如用戶1次性購買SurfacePro3、鍵盤封套和擴大塢3件套,那末你能夠在總價基礎上取得減價150美元的優惠等,Surface平板在微軟的業務中仍處在虧損的狀態。既然如此,微軟為什么還要堅持Surface的投入呢?
業內知道,作為平板電腦市場鼻祖的蘋果iPad由于產業及本身創新的乏力,在致使iPad出貨量、營收和利潤下滑的同時,讓平板電腦市場的增長動力開始轉向價格驅動,為此,蘋果不能不將企業市場作為iPad新的增長點。之前與IBM的合作及蘋果CEO庫克屢次提及iPad在企業市場的利用前景無疑是最好的證明。
實際上iPad1直在所謂的企業市場有所利用,只不過與其在消費市場相比,其知名度和認知度不及而已。而這也是為什么微軟Surface平板,特別是SurfaceRT平板電腦沒有在平板電腦市場掀起波濤的主要緣由。即提及平板電腦,市場和用戶更多想到的是其消費類市場,這樣1來,一樣定位在消費類市場的SurfaceRT自然就相形見絀,而主打企業市場(或說生產性屬性更強)的SurfacePro也由于這類市場和用戶的慣性認知未能顯現出獨特的優勢。所以Surface發布兩年多來虧損17億美元也在情理當中。
但是時過境遷,在大屏手機及低價Android低價平板電腦的沖擊下,iPad日漸式微,并終究選擇企業級市場作為新的增長點,這無疑間接為微軟的Surface做了廣告。或讓業內通過iPad開始關注Surface,而這正是微軟求之不得的。畢竟Surface最大的賣點就是企業級利用。
其實只要仔細視察,正是蘋果宣布與IBM在企業市場達成合作(主要是基于iPad的企業利用),Surface才頻頻被媒體擺在了與iPad對決的位置上,特別是其最新的SurfacePro3。可以說,微軟的Surface已成為未來iPad進軍企業市場最大的障礙。從這個意義上看,即使未來Surface繼續虧損,微軟也不會放棄。由于對微軟來講,10多億美元的虧損換來有多是對蘋果第3大營收和利潤來源產品線的打擊,相較之下,即使是在最新季度Surface營收同比增長127%,接近10億美元,但其在微軟整體營收中,也僅占到不足1/23(絕對是微軟的非核心業務)。用自己的非核心業務封殺對手第3大業務的新的,乃至是關系到該業務發展前景的出口,這類戰略價值遠非虧損10多億美元可比。況且隨著Surface平板出貨量的增加,其本錢必將下降,進而逐漸縮小虧損的額度。
俗語說:9109都拜了,就差1哆嗦。之前微軟Surface未遭到業界和市場關注,其都沒有放棄,現在開始遭到關注,并是自己最大賣點顯現的時候,微軟有甚么理由放棄呢?如果低端Android平板在消費市場繼續擠壓iPad,那末財大氣粗的微軟將會在企業級市場堵住iPad,構成與Android協力絞殺iPad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