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人走----超級表格創業大街歷險記
來源:程序員人生 發布時間:2016-06-01 17:19:03 閱讀次數:2284次
為了讓你有興趣把這篇文章看完,我要寫你想看的。
如果1個屌絲創業者如何在兩年內把超級表格的估值500萬增加到5個億,而且你也能做到,你1定會興趣。
不過我們沒那末利害,因此寫不了這個。
如果我寫我們公司員工范圍在1年內從2人增加到500人,你也會感興趣。
不過我們沒那末利害,因此寫不了這個。
即便我們這么利害,這樣的成功未必可讓你復制。
我要寫的,是關于我們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兩年的創業心得。這個心得必須是:
1、真實的,不夸大;
2、是有1定成果的,或或獲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不然整天光看失敗教訓也不行;
3、這些1定成果是其他創業者通過努力極可能會做到,具有可鑒戒的價值。
下面是正文。
先寫1段情懷作為開頭,說說我對創業大街有多熟習。
創業大街中段的Binggo孵化器的2樓,到南口的天使大廈4層的蘇河匯孵化器,距離150米。如果讓我蒙上眼睛走,我1定能。
從大街東邊的基督教堂走向創業大街中央,有5個通道:
1、3W旁邊的通道
2、蘇式牛肉面的后門
3、昊海樓與西少爺之間的通道
4、繞道最北邊的北4環
5、繞道南邊的海淀大街
創業大街廣場邊的85度面包店南邊的店在創業大街開街前是好利來面包店。2015年上半年創投壯盛之時,我跟寬帶資本的1個副總就在這個店里談投資的事(看起來像是橋段。事實)。好利來后來搬走了,換成了1家麻辣燙店。再后來就是現在的武圣羊雜割。這些店我去多了,都認識里面的姑娘了。男店員沒注意。我吃過兩年前創業大街中段的沙縣小吃和李先生牛肉面。現在都換成了創投機構。
創業大街的兩年,1晃就過去了。作為最早1批入駐大街的創業團隊,超級表格團隊自豪地自稱是這里的“原著居民”。感情深厚。
下面才是正文。回想:超級表格在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創業歷險記”。
1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作為超級表格的開創人,坤哥我本來就是10年北漂。第1次創業失敗后為了取得上海市政府的創業基金,跑到上海創業了。本來慶幸可以離開霧都,但在魔都呆了10個月后,還是回到了北京。去上海時兩人,回到北京時還是兩人。區分是,超級表格產品上線積累了種子用戶,取得了百萬種子輪投資。
剛回到北京發展時,我乃至想過在京郊通州找個居民樓,1室兩廳,吃住工作都在1起。現在回頭看,如果當初選擇了通州,可能就沒有現成的超級表格。
2015年春節過來,創業大街迅速升溫,延續了大半年,到達巔峰。
當時身在其中,不由自主遇上了其所未有的好環境。政府支持、創業者瘋、媒體抓狂、熱錢涌入。最火爆的時候,我們在孵化器里幾近每天都被參觀。
我過去10幾年錯過了房產投資和基金投資這兩個大機會,卻在創業后遇上了兩個時期機遇:互聯網創業和企業服務機遇。我不認同某些大企業家說的互聯網只是1個工具而已的觀點,我判定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會讓人類進化到1個全新階段。雖然互聯網創業看似遇到資本寒冬,但只是暫時處于低潮而已。另外一個巨大機遇,企業服務(2B創業)還剛剛啟蒙呢,還等著出現BAT級別的公司的出現。
關于“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個話題,如果我們當初選擇O2O創業,結局可能會很慘。對了,企業服務是我從事了15年的行業。
2 被媒體追逐
創業大潮和中關村創業大街這個“創業圣地”讓超級表格進入了媒體聚光燈下。打工時我看著公司怎樣弄記者接待會會、發布會,覺得老板和公司好牛。羨慕老板在發布會上的演講能力。
創業后,哇塞,發現我竟然也能了。超級表格之前,我的第1次合伙創業,我作為技術合伙人,在1次面對幾10人的競標會議,我的搭檔上臺演講。當初如果換成我,我會怯場。而現在,當有機會展現自我宣揚產品時,我會興奮。立即捉住,絕不猶豫。
2014年創業早期,當時為了能被36氪的OPEN DAY選上展現,或報導,我做了1次又1次的努力。全部被駁回。記得2014年在上海的OPEN DAY上,為了1分鐘的展現機會,我費力口舌也沒能說服把關人(好像是John田,后來負責氪空間)給我1分鐘。當時絕對仰視36氪。現在不會了。當時的我不敢想象自己1年后取得了近210次的采訪報導。后話。
不過,不久后,“動點科技”媒體網站第1次報導了超級表格這個新生事物。以后我們陸續取得了各種媒體報導。
前后大概有3波報導:
第1波:創業大街吸引的1堆媒體。作為大街的1支典型的創業團隊,超級表格其實不費力地取得這樣的機會。印象比較深的是1家從山東黨報過來的記者,在孵化器認識了我,當晚采訪,孵化器關門后我們又轉移到24小時不打烊的車庫咖啡繼續采訪,直到甚么快12點了她回酒店了在大街告別。第2天,她就寫好了報導。
還有1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的采訪報導。我參加過央廣好幾次的節目采訪了。
第2波:超級表格取得天使輪融資后。媒體喜歡報導融資新聞,幾近所有創業媒體都這樣。幾家媒體報導了,包括原來1直很謝絕我們的36氪。
第3波:我們主動尋求報導。除這些主動送上門的媒體,我們開始主動聯系媒體。效果很好。轉發的除外,這1年多來有210幾家媒體分別采訪、報導了超級表格。BTV、中國教育電視臺、創業邦...
還有1點,我們歷來沒有為媒體報導付費過。沒有車馬費,沒有請客吃飯。他們需要報導有料的項目,我們有料。
3 人來人走
取得天使輪融資后,我們團隊也經歷了起落。估計90%的創業團隊都經歷過。
融資到賬,開始擴充團隊。開始犯愁,去哪里找10個人,把團隊從4人增加到14人。
奇怪的是,1個月后,突然發現辦公室里已坐下了14個人。比想象中順利。
老隊員看到團隊發展了,很開心自豪,新加盟的小火伴充滿希望地工作。1起吃晚餐然后加班。每次集體吃飯時看到他們那末和諧,我心里很踏實。
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
半年后,該怠工的怠工,該說壞話的說壞話,該整點下班的整點下班。
回想起來,團隊剛擴充時,大家都抱著擔心自己落后的想法和好好努力的期待。當工作沒有起色,當被批評,當遇到不公平的待遇,當同事鬧矛盾,該負能力的負能量,該怠工的怠工,該說壞話的說壞話,該整點下班的整點下班。
還有,部份老員工跟不上公司發展節奏,失落感。
我開始反思,自己做錯了甚么。連馬云、史玉柱、陳年都會出錯誤,我豈能避免。
開始解決這個問題。
聽說美國企業成功方式是幾個聰明人管理1群笨蛋,聽說好的管理制度可以把壞人變成好人。
我想了想,判定目前階段我沒有能力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做到這些;
同時發現,抱怨的員工有共同的特點,就是事跡差。公司也制定了1些管理措施和鼓勵手段。有次突然發現,這些既費時又費錢的所謂管理制度和方法,都是為了束縛差生,找出差生,讓懲罰差生時“有法可依”。
同時發現,表現優良的員工1直往前跑,制度對他們無效。規定上下班時間?呵呵,他們9點上班晚上11點下班。
...
我為何把這多精力放在差生身上?為何不放在優秀的員工身上?
1個月內,換人或解雇35%的員工。請走了1群差生,當有的員工看到這類情形感到“人心惶惶”的時候,我的心反而平靜了。對了,好火伴沒有感覺到“人心惶惶”。
不過最少我們沒有這樣的現象:最近創業圈懼怕這樣的現象,就是融資后搬到奢華辦公室,公司水果食品任吃,上下班彈性制,上午遲到半小時,12點不到提早10分鐘去吃午餐,下午午覺后慢吞吞推延20分鐘開始工作, 6點不到開始準備下班,7點后公司空空如也。只有創業的名頭,沒有創業的實質。除開創人的狀態還在,其他人都不努力,乃至包括合伙人。
最近我在微信群里發這樣的感慨:
視察1:不要說你怎樣努力和用心,你1天花在工作上的有效時間是幾小時?8小時是合格,10小時是很棒,15小時才是真的核心合伙人。我視察到,只有不到1%的創業合伙人到達這個勤奮程度。不用反駁我說“工作時間長未必有效果”。你給我閉嘴,我沒你利害。
可怕的是,有些員工的有效工作時間只有5小時,乃至3小時的人都有。
視察2:你喜歡跟團隊在1起,還是盡可能躲開辦公室和核心創業團隊?別說你在找靈感,你喜歡彈性工作時間。你就是在偷懶,在看文娛視頻,閱讀色情網站。還有,喜歡獨立辦公室的,常常也是1種借口。喜歡坐在靠角落位置他人看不到他電腦屏幕的,常常都是在躲避甚么。別想蒙我,我也當過員工,也看過我曾的同事在工作時間如何1整天在網上泡妞。
“你這幾天上班時間常常不在坐位上,干嗎去了?”
“我找個安靜的地方的弄思考和設計去了”
視察3:如果你的工作效果有目共睹,我以上講的話就是空話。
4 創業911
朝9晚5,這是正常上班時間表的簡稱;
996,傳說中的創業公司的上班時間:每周工作6天,從早9點到晚9點,特別針對技術團隊。
作為創業公司的CEO,常常揪心的1個現象是,員工沒有拼勁,1到晚上7點,辦公室幾近全空了。好吧,我還沒說6點呢。讓開創人難堪的是,人家來打工,正點下班也沒錯啊。
我在幾個孵化器工作過,發現真實的創業精神并沒有充滿孵化器里。晚上7點后還在工作的團隊很少,周6日加班的人很少。或許有個別開創人會加班。這也叫互聯網創業?
其中1個孵化器負責人有次跟我訴苦:每當在晚上7點以后再辦公室里看不到1個人時,他心里很懼怕揪心。重要的不是不加班這個表面現象,而是團隊缺少創業精神。
我其實不認為超級表格是1個很牛的團隊。但就是我們這類水準的團隊,在孵化器里幾近已是最勤奮的。好吧,我笨拙地把工作時間長當作勤奮。我們團隊晚上離開孵化器的時間,就是孵化器關門的時間。對了,有規定明確的開門和關門時間的孵化器,都是耍流氓。
轉折在去年,我們的技術總監加盟的時候,在他的帶動下,我們核心團隊人員的上班時間變成了911,早上9點上班,晚上11點下班。
關于“創業911”,我發個在朋友圈的感慨給你感受下吧:
5 結尾
沒有更多時間花在這篇文章上,就這樣吧。總結幾句:
由于有困難,創業才變得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干成;
由于有挫折,創業才會讓事業變得有厚度;
由于有豪情,創業才變得有魔力吸引著創業者。
有1天,我會離首創業大街。那時不再為了尋求各種幫助和解決本錢,而是這里已容納不下我們的夢想。
人來人走,爆紅爆紫,起起伏伏,創業大街。
生活不易,碼農辛苦
如果您覺得本網站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可以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