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百度占據中國互聯網搜索引擎60%以上的市場份額后,中國的網站一直陷于某種恐懼之中——絕對不能得罪百度,否則將會失去大部分流量。而流量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相當于客流之于商場、讀者之于報紙,是互聯網公司的致命要害。
百度一直以來也在依賴這種恐懼感建立“互聯網霸權”。
這種霸權首先體現在對客戶上。就在上周,經營分類廣告網站的丁先生對記者抱怨百度屏蔽了他的網站,導致他每月損失了近萬元的廣告收益。在此之前,丁先生曾接到百度的推銷電話,當丁先生拒絕之后,他的網站便從百度的搜索結果中消失。“百度的確能給我的網站帶來流量,但是也不能這么強人所難吧?”
這種霸權還體現在百度的合作伙伴身上。2007年4月,百度戰略投資部總監楊巧智曾主動聯系中文雜志服務平臺瀏覽網,表示百度希望收購該網站。據悉,當時百度向瀏覽網提出兩種收購方案:第一種方案是百度完全控股;第二種是百度參股10%以下,但前提是百度要在董事會中占一個席位。
在瀏覽網最終同意向百度提供公司核心數據和內容之后,百度卻拒絕收購或參股瀏覽網,理由是瀏覽網營業額太小。“像我們這樣的新興公司,幾乎沒有任何和百度談判的砝碼,我們唯一能夠期待的就是百度的選擇抑或放棄。”事后瀏覽網副總裁刑銘向媒體抱怨時仍然敢怒不敢言。
然而,這種恐懼正在被打破。
淘寶網發布的“屏蔽不良搜索一年報告”顯示,從去年11月開始屏蔽不良搜索到目前為止的一年時間里,淘寶網的流量穩步攀升,同比增180%;成交快速增長,同比增240%。
由此看來,所謂的“互聯網霸權”只不過是建立在同業心里的一種暗示,這種信心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而淘寶就是這個捅窗戶紙的人,一旦窗戶紙被捅破,由此產生的效果是感染、播散、仿效、滾雪球,甚至是多米諾骨牌效應。業內將此稱為“淘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