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上學的同1條路上,是那末的熟習,那末的親切,“對”我又回來了親愛的學校。在實習的這6個月,有過太多的酸甜苦辣,它讓自己在另外一個環境下成長,非常感謝實習給的不1樣的感受,這才讓我意想到學生時期的美好。剛走到教室,就有太多熟習的面孔,發自內心問候和微笑。
上課的第1件大事就是給老師問個好!在和老師談話的進程中,談到了小農思想,這讓自己深深的意想到內心的虐根性,最可怕的是自己卻沒成心識到這1點。那末就趁這個機會好好的剖析1下吧!
從百度輸入“小農思想”映入眼簾的是:
小農思想就是為滿足個人溫飽,在1小塊地上自耕自作,無束縛、無協作、無交換而長時間構成的1種思想觀念和行動習慣。其具體表現概括以下:
1、小富即安。有小農意識的人,其尋求相對較低,只要超過了旱澇保收,吃飽喝足略有結余的目標,就會產生富有的感覺。其結果1是沒有了從前那種吃苦刻苦,不干活就要餓肚子的危機感;2是有了結余就開始揣摩著享受,“燒香修墳包2奶”而不曉得把結余投入再生產,讓結余有更多的結余;3是飄然自得,不可1世。“沒有我哪來的小富”。連罵幾句老婆,踹兩腳自家的狗都以為比美國總統的本事還大。
2、缺少自律。由于小農生產方式是典型的個體行動,自家的地、自家的犁、想下地就下地,想種啥就種啥。所以,沒有規章,也不曉得甚么是制度,不需要束縛,哪來的自律。有小農意識的人1般很為所欲為,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內外不分、輕重不分,不用說作為1個主官應肩負的責任,就連作為1個人與社會相處的標準分寸都談不上。
3、宗派親族。個體經營,勢單力薄,沒有組織,沒有協作,沒有益益責權的共存,自然也就沒有抗風險和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風調雨順的時候養尊處優,1旦出現了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叫天不應,求助無門。唯1可以依賴的就是宗派親族,有小農意識的人只相信同姓同血緣的本家人。為了集協力量克服災害除拉幫結派,任人唯親,恐怕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以上3點就是最明顯的特點,首先小富即安的思想可謂是大面積的存在,拿自己來講在實習的進程中,認為上級不給分配工作就沒事干,沒有1雙發現的眼睛,如果有就不會是這樣的結果。缺少自律:活了這么大,這1點在自己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如果能自律1點點就不會有現在的無奈。宗派親族這或許是中國封建社會遺留的最嚴重的,在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親戚,老鄉,這就封閉了你的交換,封閉了你的視野,所以我們想成功,必須杜絕這3點,讓自己活在2101世紀,活在全新的思想下。加油!
上一篇 java集合類整理
下一篇 Centos下安裝SSH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