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有感 - 媒體稱教育減負加重階層分化 貧民子弟受損
太陽火神的美美人生 (http://blog.csdn.net/opengl_es)
本文遵守“署名-非商業用處-保持1致”創作公用協議
轉載請保存此句:太陽火神的美美人生 - 本博客專注于 敏捷開發及移動和物聯裝備研究:iOS、Android、Html5、Arduino、pcDuino,否則,出自本博客的文章謝絕轉載或再轉載,謝謝合作。
第2次補充:
第1次補充:
博客管理人員,請看好了,咱這言論有否不妥,不妥請給予刪除處理,免得引發沒必要要的麻煩,固然俺覺得應當是可討論的,但畢竟俺這方面的辯識力很弱,理科生嘛!
1、減負令是如何使貧民子弟受損的呢?
學習分學和習兩部份,學又分以學為主和以教為主的學。
減負令要求少布置作業,學習2字不可分,學了不習,過了遺忘周期,等于白學。
其實減負令,應當轉換為加負令,加了學校、老師的負,精化知識與練習,那末學生的負自然就減了。
而事實上,減負的結果是,所有學生在學校該得到的溫習進程少了,學習效果下降了,同時老師也沒有可能去有效地考察學生的理解利用情況,教學變得單向、空洞。
總之,學校教育在減負令的作用下,學生真正取得的少了!也即性價比下降了,之前可以學到99%,現在只能學到70%,乃至60%以下。
這樣1來,所有學生都受損。
那為何單單說貧民子弟受損呢?
那就得說1說”貧“字了。貧的來源咱不斟酌,但貧的話,你沒法上超貴的教育機構,你沒法參加頻繁的補習,你更沒法。。。經濟社會,貧字倒1切,有點夸大哈。
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減負令產生了1個負作用,就是把學校教育的責任減掉了1半,另外一半,有錢,你就去各種機構補回來,沒錢或地處邊遠沒條件,你就干挺吧。
解決辦法:因學習而自殺或作出格事情的畢竟是少數,而且是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而不是學校,看問題看本質,不要總由于所謂的xx與論,就作出yy的決定。
但我想,教育部份的減負令,是不是有1種含義,就是增進學校、老師把知識嚼爛了,再喂給學生,很容易吸收,而不是拿著炒黃豆喂剛誕生的嬰兒。
減負令啊,減負令,該如何理解你為好?就是減個作業嗎?這不等于少吃飯嗎?!也許嚼爛再喂,這個才是真實的意圖,可是慈祥的教育部被誤解了!
是不是該再寫1篇”慈祥的教育部門被誤解了 --- 真正減負令的實行方案探討“
2、加重階層分化,有了上面的分析,就不難理解了吧
沒錢,學校砍掉的那1部份教育,你上哪兒補回來?教育,不光是學,還有習,不光是大道理,還有實際應用體會,不光是德,還有行!
有錢,首先在知識上補回來了,考試就遠超過你沒錢的!
有條件,即便沒錢,借錢,也得補啊,總比沒有教育條件,干挺要強吧!
沒條件,有錢,可以去有條件的地方補
有錢,不怕這點兒花費,其它的都可能會由于教育而變得更窮,終究結果是還是不如人家,
那末多年以后,可能會出現1種現象:上學是1種富人的享受,窮人就讀讀書吧!讀的都是富人夸耀的書。
將來可能會出現,由于上學就會窮到底,還不如留著錢享受了,所以都不上學冒那個險了,而不像現在有錢沒錢,都供孩子上學,覺得有前途,是不是真有前途了呢?是不是有人已開始不想讓孩子上學了呢?想知道,沒有下甚么結論噢,只是想知道而已。
--------------------------------------------
從該文中挖拙出以下幾個”確切“的信息:
1、教育資源不夠豐富 --- 由于有不均衡,所以聯想到不豐富,如果豐富,是不是會有不均衡?這個不了解
2、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 好像原文中是”教育資源均等化“的提法,反過來,不知道咋總結,語文沒學好!
3、學生曾學業負擔重?現在不重了?!
4、有個叫減負的令 --- 減誰的負?學校、老師還是學生、家長? --- 感腳著,原來是1重負,學生的負,現在變成了學生的負、家長的負、家庭支出的負、還有沒有法承當的負!
5、現在社會有教育機構這1說法 --- 學校是不是屬于教育機構?
6、現在社會還有補習班1說,還聽說轉做地下黨了
該如何應對呢?
1、俺腳著俺小時侯挺好,家長歷來不操心學習的事兒,只有老師每天抓,學不好,下課陪你學,直到你學的能不拖老師后腿,老師有跟家長抱怨孩子的,家長都是農民,但話很占理,”如果在家能教,還上學干甚么“,教育資源是不是均等,這個再說了,首先教育就是學校的事兒,干嗎又推到家里、推到教育機構、推到補習班?有這些個資源,是不是能集中用到學校的師資完善上呢?!
2、咱也光說學校,家長們也得拿出點態度,別動不動就覺得孩子被管,受屈了,磕磕碰碰就大事兒了
3、最關鍵的是,社會道德底線的建立。好人難做,那末老師還怎樣用心去做教育的好人呢?!
4、以上大不境問題解決了,咱再斟酌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和教育資源不豐富的問題。這里要提到的是,信息時期、互聯網時期,傳教可能本身就不應當再需要費那末大的勁兒,跑那末遠的路,這也是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廳發文”互聯網+教育“5年、10年計劃所要做的事情。
5、還有件事情,資源在智能教育的普及下,會得到1定減緩,但受眾方即學生們如何輕松接受,又是1個領域,即趣味教育,在教育資源和知識豐富易理解掌握的條件下,如何以有趣、吸引孩子的方式推出,這將是革命性的問題。
前3點是大環境問題,第4點相當于做好產品,知識要精化成易吸收的,第5點就是做銷售了,怎樣把話說出花來,讓人愛聽,愛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