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聊聊那些你不愿說給領導的話,扒扒不說的緣由,再看看為何要說,說了又能怎樣樣。
雖然IT這行內的公司的文化相比國企、政府已足夠簡單,但是還是有1些話我們只愿在同級別的“自己人”之間當作怨言來發1發。這些話雖然常常關乎公司的利益乃至將來的生存,可沒人愿意把它們說給領導聽。
比如領導決定了1個新項目的交付日期,無可置疑地說1定要在4周內完成。而作為開發人員我們覺得這根本不可能,最少需要10周時間。可我們不說。作為項目經理,常常也清楚自己的團隊不可能在4周內交付,可他常常也會答應下來。
比如領導拍板了1個技術方案,程序員和項目經理都覺得不適合,既不是技術上最可行的,也不是最經濟的,可沒人列個123出來和領導理論。
比如程序員明顯能看到產品劃分上具有上下游關系的利用產品部和系統部配合不順暢,利用產品部總是抱怨系統部提供的中間件或底層服務錯漏百出以致不愿升級到新的版本,系統部總是抱怨利用產品部抱著老版本不放死也不愿意采取解決了眾多Bug應當更好用的新版中間件。
比如團隊里的程序員都覺得王2麻子不靠譜應當踢出去,可雖然王2麻子總是拉低整體的生產效力(1+5都等于3了)讓人忍無可忍,也沒人和領導說。
比如張3豐明明對領導分派給自己的任務不滿意,對所用技術也不同意,可還是以“哦”、“好的”、“行”把這些接受下來。
比如明明版本還未經過充分測試,乃至1輪都沒測完,領導為了遇上截止日期,愣是要發布,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雖然心中充滿耽憂,可左思右想后還是算了。
比如我們明明覺得發布的產品架構不公道、技術落后、代碼臟亂差、隱藏的Bug1大把、雷區早晚被引爆,總之欠了很多技術債,可還是沒能告知領導說我們先把技術債務清償1下再往前“滾”。
比如程序員明明覺得這個需求不公道,既不符適用戶的邏輯也很難用現有技術實現簡直就是個奇葩,可還是默默地開始做了。
比如張3明明覺得今年的績效自己應當得A而不是C,可面對落在自己頭上的C,雖然心中不滿叢生如蛛網怨氣縱橫似霜劍,最后還是不了了之了。
王小波有1篇雜文,就叫“沉默的大多數”,還有1本同名的集子,可能很多人聽說過。這是我找到的1張圖,比較有感覺。
前面我提到的那些場景和與之相干的話,多數具有不那末招人待見、容易讓人為難、極可能讓人不痛快等特點。我們欲說還休終究算了,部份考量是醬紫的:
你是公司的1部份,也是你工作環境的1部份,環境和文化是大家創造的,沒理由他人全部好環境你坐享其成,你自己不為自己負責,自己不堵破窗戶,破窗戶就1直在那里,漸漸變大,直到那幢建筑轟然倒塌。
你說了他人才會知道你的想法,你不說,你保持沉默,他人就當你沒事兒,就當你同意了,你就被代表了,你就被數字化了。而你越被代表,越沒有說話的意愿,就越有可能成為沉默的大多數,即使面對與本身利益相干的事兒,也沒說話的意愿了,你好像1個局外人,看著自己被他人安排,被行貨化,麻痹,無動于中,愛誰誰,不行就換個地方……換個地方會好嗎?重新開始1輪新的循環……
這就是不說的壞處,人人都不說,就等著《皇帝的新裝》里那個天真的小孩出現,就等著他人推動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然后自己跑過去分1杯湯羹……這樣的結果就是死魚把大家都臭死了,誰也沒得玩兒。
所以,我們要說,說出來領導才會知道還有這么1個人、1群人是在乎這些事兒的,領導才會重視本來想糊弄過去的事兒,重新開始斟酌正經的方案,這樣事情才有轉機,才可能走上正確的道路,全部環境也才會漸漸變好,大環境好了,處在其中的每一個人材能沾恩。
固然,說真話有風險,可能會不受領導待見,可能會因此喪失升遷的概率,乃至可能因此被“冷落”,但是想一想不說也是個河臭魚死的結果,還是說說看更有價值——興許多你1個人的1句真話,美好的1切就開始了呢。
而,最壞的結果,你由于說真話而發展受阻,也真沒甚么好懊喪、失望的,如果1個組織不能容納你這樣真正為組織好的聲音,不能從內部煥產生機,那就走吧,在1個根本不在意你的地方浪費你的生命,沒有任何意義。
相干瀏覽:
- 當時忍住就行了
- 為毛你深陷故障驅動式開發
- 項目百態,深入理解軟件項目行動模式
關注我的定閱號“程序視界”,可以第1時間看到最新文章:
上一篇 Servlet的歷史與規范
下一篇 Java之------IO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