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安曉輝的第1個系列文章——進擊,方向是自我計劃。
在我看來,自我計劃可以套用企業方面的模型:愿景、目標、計劃、下1步。圖示以下: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介紹上面的自我計劃模型,在后續的文章里,我們會根據這篇文章提出的問題,展開關鍵節點。
現在,我們先來厘清幾個概念:愿景、目標、計劃、下1步行動。
愿景比較經常使用于企業的管理,我們常常說企業愿景。所謂企業愿景,是由組織內部的成員所制定,借由團隊討論,取得組織1致的共鳴,構成大家愿意全力以赴的未來方向。簡單說就是:我們希望成為怎樣的企業。
對個人來說,愿景就是你對自己將來的假想,就是你想成為1個甚么樣的人、你理想的生活狀態是甚么模樣。
比如我希望我的將來是通過分享知識和見識來幫助他人,在幫助他人中成績自我;比如我理想的生活狀態是自由穿行于世界各地,拍攝各種美侖美奐的自然景觀;比如我想成為1個像馬云那樣的商人;比如我想成為像賈平凹那樣的作家……這些都可以稱之為個人的愿景。
愿景是相對抽象、凝練的概括,是長時間的欲望,具有未來屬性。愿景要想實現,必須借助于目標。只有從愿景導出1系列目標,愿景才可能從云端落地,具有可履行性。
目標的定義比較明確:
目標是個人、部門或全部組織所期望的成果。
目標有長時間、中期、短時間之分。比如5年以上的目標,可以認為是長時間的,兩到5年,可以認為是中期的,兩年之內,就是短(近)期的。
目標的制定要符合SMART原則:
比如2017年撰寫并實體出版1本10萬字的都市愛情小說,比如2017年到2018年兩年內月薪從1萬提升到2萬,這些都是有效的目標。
即使是近期目標,要想實現,也需要計劃的輔助。關于計劃的定義,先看下百度百科:
在管理學中,計劃具有兩重含義,其1是計劃工作,是指根據對組織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的分析,提出在未來1定時期內要到達的組織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方案途徑。其2是計劃情勢,是指用文字和指標等情勢所表述的組織和組織內不同部門和不同成員,在未來1定時期內關于行動方向、內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
簡單點說:計劃就是整合現有資源制定的、用于實現未來目標的行動方案。
在公司里,每一年年初各個層級都要制定目標,公司目標從戰略產生,然后分解到高層,再由高層分解到若干層級的中層管理者,最后由中層分解到履行者。
每個具有目標的人,都要根據目標來制定履行計劃,然后通過組織與管理行動保障計劃的履行。
現在,停1下,靜默5分鐘,回顧1下上個年度:哪些計劃完成了,哪些沒有完成;完成的計劃,目標是不是真的實現了,實現的怎樣樣;沒有完成的計劃,是甚么緣由釀成的,如果重新來過,你會怎樣去制定這個計劃,你會通過哪些組織管理策略來保證計劃可以完成……
好,現在我們來看1位銷售總監的年度計劃:
我們自己視察1下,這樣的年度計劃,可以實現嗎?
再來看小張的個人年度計劃:
我們自己評估下,小張的年度計劃可以實現嗎?
像前面的計劃,你看到它們時,知道要怎樣做嗎?如果1份計劃,你看到時不知道下1步要做甚么,那就是很難實現的。這樣的計劃,常常有兩個致命的缺點:
舉幾個例子來看看甚么是不可衡量。
甚么是“努力工作”?有統1的不言自明的標準碼?沒有。
甚么是“多讀書”?1年讀1本算多讀書嗎?讀10本叫多讀書嗎?讀100本算多讀書嗎?
甚么是“完成公司的銷售目標”?甚么是“月月有進賬”?沒有任何銷售額方面的數據,1萬、10萬、100萬,統統沒有。
好的計劃,讓你看到計劃就知道接下來該怎樣做,這就是計劃的可履行性。
計劃要具有可履行性,必須滿足下面兩點:
SMART原則前面介紹過了,現在咱來看下1步行動。
假定我們有1個目標:2017年撰寫并實體出版1部10萬字左右的都市愛情小說。
這個目標符合SMART原則嗎?我覺得是符合的,2017年底盤點時很容易就可以知道實現了沒。
那末,接下來,我們該怎樣展開自己的工作?這是最艱巨的時刻。我們的很多目標,都是由于不知道怎樣開始第1步而沒辦法實現。只要開始了第1步,接下來的1步就會在履行第1步的進程中變得清晰,成為可以履行的下1步。
王2的寫作計劃是這樣的:
你覺得他現在要開始工作,該干甚么?如果是你,你現在要開始工作,你準備干甚么?
如果是我的話,我是真不知道接下來該做甚么。這樣的計劃看起來已很具體了,涵蓋了各個方面,但還是不能落地履行。之所以如此,關鍵就在于:沒有下1步行動。
所謂下1步行動,就是沒有歧義、不用選擇、可以立即開始的步驟。
那末,對我們這個目標,下1步行動可能有哪些?
我找到了這些:
肯定還有很多其它的可以作為下1步行動的事項,你也能夠揣摩揣摩。后面我們會有文章專門分析如何尋覓下1步。
到這里我們介紹完了自我計劃模型中的4個核心概念:愿景、目標、計劃、下1步行動。但是還有下面的問題需要進1步來討論:
推薦瀏覽:
13號晚上,我的第1場知乎Live,主題是程序員的精進,歡迎戳這里支持。
上一篇 程序員的自我修養